更新时间:2024-11-28 15:29:58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30日讯 4月29日,随着第一辆车撞线通过驶上高速,标志着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日兰高速公路日照、临沂段养护大中修工程顺利交工,实现提前通车。这是山东省内第一次采取集中养护作业方法对高速公路实施养护修缮作业,在叫响“齐鲁养护精准长效”品牌的同时,为创新全省高速公路养护模式、提高养护作业效率探索出“齐鲁交通模式”。
G1511日兰高速公路,东起山东日照,西至河南兰考,是山东南部唯一一条贯穿东西的交通大动脉,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0年通车以来,随着车流量急剧增加,日照临沂段路面病害日益严重。在疫情期间,齐鲁交通彰坚持免费不免责任、免费不免服务,投资1.5亿元实施养护维修。
精准细致 做好超前谋划“慢”文章
此次大中修工程集沥青路面、桥梁、交安设施等养护工程于一体,6座桥梁维修加固,维修路面跨度116公里,单幅维修长度130公里,需要摊铺沥青混合料95.88万平方。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工程量大,维修前日交通当量峰值达90000辆,如果按照传统养护作业模式,依次对四分之一幅路面封闭施工,极易引发交通拥堵,造成交通事故。
为最大程度的减少施工不利影响,齐鲁交通借鉴国际及国内相关案例,决定采用半幅封闭集中养护施工作业。如何缩短封闭时间,有效提升作业效率,成为养护者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必成于实。为了把每一个问题都考虑明白、规划清楚,工作人员们在开工前2个月,就开始了各项筹备工作。
2月1日,正是疫情肆虐之时,相关人员便开始电话商讨施工方案,2月中旬进行实地多方考察。3月初,达成初步意向,同时开始布局规划拌合站、优化工序衔接、编制施工规划等工作,3月下旬,与当地政府、高速交警达成协议,基本确定24天的施工计划。4月初,发布施工通告……
“拌合站是整个施工的‘弹药加工厂’。对于拌合站的布局,我们从年前就已经开始策划,年后我们根据施工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二十几座,最后根据拌合站产能和工地需要,确定了8座。”齐鲁交建集团总工程师刘伟说。
稳扎稳打,精益求精,工作人员不辞辛苦的“慢”,不是不思进取,不是不讲效率,而是为了开工后能“毕其功于一役”。
面对这史无前例的建设强度,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这么短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 “这是我第一次指挥集中养护工程,咬紧牙关硬着头皮上,大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激发担当,共同克服困难。前面的慢是为了后来更好的快,尽管下雨耽误了两天的工期,但我们还是完成了原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齐鲁交通养护管理部部长李洪印说。
高效协同 实现工程施工“快”落实
4月26日凌晨,日照莒县施工段依然是机器轰鸣、人员奋战。在整个施工全线,路面、桥梁、交安等8支队伍400余名施工人员,8座拌合站,260余台套铣刨机、摊铺机等大型机械鏖战一线,在各作业面争分夺秒。
短期内如此强大的人员、机械组织和投入,如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确保各工序的有效衔接,是一项史无前例的考验。
面对挑战,唯有团结协作才能战而胜之。
4月6日,日照分公司、临沂分公司、设计院、监理公司、交建集团、泰东公司、材料公司、第三方检测单位共同成立指挥部,并组建了交通布控组、试验检测组、现场施工组等9个小组,进驻一线、协同作战。
集结最强兵力,鼓足最大干劲,保持最硬作风。
日照、临沂分公司建立起与沿线地方政府、交警、交通对接协调机制;
设计院设计代表派驻现场,全过程参与病害调查、方案优化;
泰东公司主要负责人祝庆升带队“搬家式”进场,全员上阵;
……
按照传统作业模式,业主方、设计方、监理方、检测方对施工单位主要进行 “事后管理”。“但由于此次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指挥部调整优化施工计划,集中队伍、集中设备、集中办公,采用‘事前管理’,施工单位成为各方的服务对象,有要求施工前提出来,共同考虑解决方案。”李洪印表示,这样,工作效率、作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各工序的有效衔接,达到了人员、机械的最佳工效,施工进度得到全力保证。
闻令而动,有令必行。4月7日,指挥部下达指令开工,施工队伍、机械迅速到达指定作业位置,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形成了一套协同、高效的多专业单元作战体系。在施工现场,责任分解到人、落实到岗,现场摸实情、查不足,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实行现场问责制度,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施工现场指挥调度体系。
讲团结比实效,讲奉献比敬业,讲专业比技术,全体参建者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快速掀起了激情大干、紧张快干、真抓实干的热潮。
“集中作业是养护作业模式的重大创新,对集中资源、力量和时间,有效组织开展养护大中修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齐鲁交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相立昌评价道,集中优势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会战,大幅缩短了工期,真正贯彻了养护就是效益的理念,要以该项目为契机,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积累经验,塑造品牌。
追求卓越 打造齐鲁交通“高”标准
五年来,以“引领未来交通 创享美好生活”为愿景的齐鲁交通,在千方百计保障养护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同样致力于打造出全面面向未来的精品养护工程。
为创建养护工程精品典范,指挥部针对病害调查、原材料源头管控、快速现场检测、工程试验建立了四方一体联检联测制度。
在施工现场,病害调查组手握图纸,徒步行走高速公路应急车道上,仔细观察道路病害,并与图纸进行核对,确认需要处理的病害后,在病害对应的应急车道上标注桩号和处理范围,做到病害调查提前和精准;监理人员则对现场混合料进行现场把控、提前验收,采用无核密度仪等先进的无损检测设备,做到质量检测快速和高效。
走在养护施工一线,目之所及之处,新材料、新工艺贯彻着施工环节,改变着施工方式,为高速公路养护项目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创新使用“V型槽”裂缝修补技术、防反射裂缝土工布,钢渣路面等一批新材料、新工艺,既节省了施工费用,又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
聚焦品质,矢志引领。早在开工之前,指挥部就明确提出要严把质量关,严格做好每一道工序,不允许出现返工,更不能容忍质量不合格。“不返工,不表示出现问题后不返工维修,而是意味着不能出现问题,对待问题零容忍,要一次成功。”齐鲁交通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西斌如是说。
如果说质量是养护工程的品质保障,那安全则是养护工程的底线。
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人命关天,责任重于泰山。
无论是在集中养护施工前期准备阶段还是在施工过程中,齐鲁交通始终坚持“严”字当头,严查、严管、严控各个环节,做到不留死角。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在抓好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紧要关头,容不得我们在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方面有半点侥幸心理,只有坚守到底才能迎来胜利曙光,否则一篙松劲则会前功尽弃。”李洪印在施工调度会议上再三强调。
通过施工单位的超前谋划、参建单位的协同作战、全体参建者“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日兰高速日照、临沂段养护大中修工程传统作业模式150天的工期压缩到22天,比预计工期提前两天完成,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山东省高速公路养护史上开创了先河。
此次集中养护工程大会战胜利落下帷幕,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一个“模式创新工程”,开创了山东省全新的养护模式,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可传承的样本;这是一个“人才培养工程”,磨砺了一批抗疲劳、耐高压、排干扰的养护工人,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有担当的管理人才,提升了齐鲁交通养护作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个“攻坚突破工程”,为协同作战提供了“齐鲁交通样板”,为集中养护提供了“齐鲁交通方案”,更为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闪电新闻记者 刘杰 通讯员 刘鹏 刘坤 报道
友情链接